在成渝雙城經濟圈核心城市——美麗的山城重慶,有這樣一支年輕的隊伍。他們扎根項目一線,踏實努力、積極進取,在施工管理、安全管控、技術攻關等方面表現突出,為重慶市教育事業發展和城市建設積極貢獻力量。他們就是中國二十冶“先進黨支部”——重慶三峽項目黨支部。
重慶三峽項目黨支部成立于2022年3月,目前共有5名正式黨員。自成立以來,項目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對標“五型項目黨支部”建設要求,主動擔當作為,榮獲了2023年度“重慶市揚塵控制示范工地”等獎項,并連續收到業主和街道辦事處發來的表揚信。
鋒芒初露 巍巍學府拔地起
重慶三峽項目黨支部所轄單位包括忠縣忠州中學校遷建工程和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擴建工程兩個學校類項目。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項目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沖鋒在前、勇挑重擔,為項目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2022年7月,重慶三峽醫專項目成立初期,項目辦公室、宿舍尚未落實,項目經理譚世勇帶著10余名成員擠在僅有百余平米的老舊居民樓里辦公與生活。此時正值“火爐”重慶的高溫時節,一天中最高氣溫達40℃,臨時辦公區沒有空調,前往現場的道路也尚未暢通,項目人員每日頂著烈日步行半小時到達現場,一趟巡檢下來,早已是大汗淋漓、衣衫濕透。在有限的條件下,項目成員沒有退縮,而是相互支持、分工協作,以積極樂觀的態度迎接每一個挑戰。如今,項目已初具成型,主體結構工程完成91%,二次結構完成75%,預計今年9月全面封頂,2025年9月全面竣工。
因地制宜 夯實基礎保質量
重慶三峽醫專項目現場為構造剝蝕丘陵斜坡地貌,總體地勢北高南低,呈三溝兩脊之形,地勢起伏較大,最大高差約83米,內部地形復雜,形成多處洼地,最大洼地深度達20余米,回填難度大、成本高,這給場平施工帶來極大挑戰。
為順利推進項目建設,滿足現場施工回填材料需求,項目團隊集思廣益,就地取材三百余方回填土進行場平施工,并在紅線外側形成多段填筑高度9-24米的高邊坡,將高填方區域劃分為2個施工作業區和4個填筑區域,根據現場實際編制超危大工程專項施工方案,以保證施工安全,同時采取施工排水、分層回填、專人監測等一系列措施來控制回填質量。
按照建設單位要求,項目要在2024年年底前完成所有樓棟主體工程,工期十分緊張。施工過程中,三灣區大塘常年積水,雨季更是排水困難,嚴重影響12、13、14號樓的施工進度。為了盡快完成進度目標,項目部配置數十臺抽水機進行抽水,但積水抽完的同時,又迎來另一大難題——機械無法進入,塘里的淤泥如何處理?
正當大家一籌莫展之時,項目總工周其勝提出,項目周邊山體較多,存在許多不易風化的片石、塊石,石料豐富且直徑都不小于30厘米,不如因地制宜采用“拋石擠淤+強夯”的施工方案進行清淤。這一方案立即得到大家的認同,于是,項目部采取由高到低拋石回填的方式,使淤泥從低處擠出,當石料露出淤泥層30-50厘米后,用大型推土機推平,重型壓路機反復碾壓,再鋪上反濾層,最后進行填土,每填30-50厘米便進行主夯、副夯、滿夯三遍處理,確保回填夯實質量,為項目后續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穿透式管理 打通“最后一公里”
由于項目占地面積大、體量大、樓棟分散、高處作業和交叉作業多且作業強度高,因而存在較多的危險源和危險作業面,這無疑增加了項目安全管理難度。
為確保安全生產,落實安全整改,項目安全團隊時時刻刻堅守崗位,安全總監李黎每日帶領安全員、各樓棟負責人和班組長,挨個樓棟開展巡查,不放過任何一處細節,確保現場無安全隱患,真正做到“讓工人高高興興來上班,平平安安回到家”。
同時,項目部還將分包安全管理作為重要環節,對分包商實施穿透式安全管理,以施工作業班組和分包項目部為穿透對象,實施兩級穿透機制,依據《分包安全管理穿透診斷清單》,結合日常安全檢查情況定期對穿透對象進行全面診斷,并形成診斷記錄,從而打通安全生產“最后一公里”,強化分包商自主安全管理能力,切實提升項目整體安全管控水平。
藍圖舒畫卷,匠心守初心。重慶三峽項目黨支部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持續推動黨建工作與項目建設深度融合,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努力打造宜學、宜教、宜研的美麗校園,助力教育強國建設。
(上海二十冶 陳艷 陳玉飛/報道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