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干 60 天、沖刺全年旺”的激昂號角聲中,建筑公司周口市創新創業產業園項目全體成員積極響應,以昂揚的斗志和飽滿的精神,為年終任務圓滿完成做最后的沖刺。施工現場機器轟鳴、塵土飛揚,技術質量負責人胥亞兵每日穿梭其中,頭戴安全帽,身著滿是泥點的沖鋒衣,眼神卻熾熱如炬,鎖定每一處施工細節,用十足的嚴謹守護質量的底線,始終沖鋒在工程建設質量管理的最前沿。
勇挑重擔,實干篤行的“沖鋒者”
早晨第一抹陽光灑在了現場最后一臺塔吊上,“中國中冶” 的字樣顯得格外醒目。晨曦微露,胥亞兵的身影已經出現在了施工現場,仔細核查前一日工程完成情況,標記進度偏差與質量瑕疵。施工隊伍陸續進場,他迅速召集各班組長開班前晨會,簡明扼要布置當日任務,技術要點、質量控制、安全事項叮囑得一字不漏,鏗鏘話語驅散工人的惺忪困意,為全天高效作業奠定基調。刺骨的寒風刮進了現場的每一個角落,六棟建筑的每一層都有他的腳印,檢查幕墻龍骨焊接質量是否達標,墻面抹灰是否平整,管線安裝是否疏密得當,寒冷的氣溫依然無法阻止汗水順著黝黑臉頰淌下,濕透衣衫,他渾然不覺,發現問題當即親手示范整改,手上磨出的繭子又添新傷。
在項目嚴峻工期的挑戰下,棘手難題接踵而至。面對工程中復雜的技術難題與繁重的施工任務,胥亞兵作為項目黨員突擊的一員從未有過絲毫退縮。超深基坑的施工階段中,臺倉部位施工可謂是難題中的難題,地下復雜的地質狀況致使基礎施工受阻,原定方案頻頻“卡殼”。胥亞兵心急如焚卻未亂分寸,緊急召集技術骨干、專家研討,日夜鉆研地質報告,結合現場反復勘測,提出創新優化施工方案。為驗證可行性,他守在挖掘現場,緊盯每鍬土石,歷經半月苦戰,成功攻克難題,為后續工程搶出寶貴先機,也讓原定的4.30節點提前完成。
在現今臺倉柵頂鋼結構吊裝工程中,其精度要求極高,施工難度極大。胥亞兵主動承擔起技術指導與現場協調的重任,他仔細研究圖紙,與技術團隊反復商討方案,對每一個焊接點、每一根鋼梁的位置都進行精確計算與標記。鋼結構吊裝刻不容緩,他時刻關注現場的質量與安全,正是他這種勇挑重擔的擔當精神,使得工程每一項關鍵環節都能順利推進,為整個項目的如期履約奠定了堅實基礎,他用行動詮釋了一名中冶人對崗位的堅守與對責任的擔當。
傾囊相授,攜手共進的“引路人”
胥亞兵深知,項目成功絕非一人之功,團隊成長至關重要。新入職大學生面對現場的工序滿臉茫然,他主動當起“導師”,從工具使用、工藝流程到工程原理都能耐心講解。每晚下班后,辦公室燈光常亮,他為年輕人剖析圖紙、答疑解惑,分享多年積累的施工經驗,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寫滿教學心得。
部門里新員工小李初涉材料進場檢驗,質量把控經驗不足。每次材料進場胥亞兵都把他帶在身邊,從材料分類和特性講起,現場實操教學,全程監督小李,一次次的嘗試,直至驗收精準無誤。部門里新員工小王負責鋼筋綁扎驗收,剛開始鋼筋分布與圖紙核對漏洞頻出,胥亞兵也是耐心指導,“剛開始工作時不要怕犯錯,關鍵要有股鉆研勁兒,多練多問,遲早成大器。”這句常掛嘴邊的話,是對年輕人的激勵也是期許。在他悉心教導下,一批批新人迅速成長為技術能手,獨當一面,為項目注入源源不斷的新生動力。
心懷大我,無私奉獻的“堅守者”
胥亞兵的無私奉獻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整個工程項目。在項目沖刺的關鍵時期,他將個人的一切都置之度外。在施工現場,他總是把最艱苦的工作留給自己,把方便和休息的機會讓給同事。無論是高溫酷暑下的戶外作業,還是寒風凜冽中的夜班值守,他都不曾缺席。在搶工的關鍵過程中,為了確保混凝土澆筑的連續性和施工安全,胥亞兵身負“一崗雙責”,他連續奮戰在現場一天一夜,指揮車輛調度、檢查混凝土質量、排查安全隱患,累了就在旁邊的模板上小憩片刻,醒來又立刻投入工作。他的這種舍己為公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身邊的每一位同事。
胥亞兵用熱血與汗水、專業與堅守,詮釋“大干 60 天、沖刺全年旺”的精神內涵。他是沖鋒在前的實干家、培育英才的領路人、心懷集體的奉獻者,為全體員工樹立起了一座榜樣豐碑,在他感召下,周口項目全體人員咬緊牙關、齊心協力,誓將藍圖化作林立高樓、通暢大道,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朝著目標奮勇沖刺。
(建筑公司 劉瑞航/攝影報道)